8月11日,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五届第四次理事会暨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在镇江召开。会议审议了江苏船协理事单位调整和变更事项、企业新入会申请,并听取了江苏船协2025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来自省内外15家单位围绕新能源船舶、焊接机器人、船舶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进行主题报告及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江苏船协会长、江苏科技大学校长嵇春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工信厅四级调研员刘绪兵应邀到会指导。会议由协会秘书长蒋志勇主持。
刘绪兵在会上指出,江苏造船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走在全国领先,三大核心指标占据全国份额接近一半。他表示,江苏船协长期坚持为船舶行业服务,开展了大量务实有意义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了扎实数据支持和专业建议。希望协会继续发挥优势,注重搜集并提供精准信息,当好政府智库,为江苏船舶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嵇春艳指出,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的行业优势,离不开江苏船协21年来坚守行业、脚踏实地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围绕协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她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深耕行业,肩负行业担当。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三大造船指标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集群呈现出“量减质升、韧性较足”的综合向好态势。告别传统低端低效制造模式,引入更为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方式是共同的使命担当。江苏船协应该肩负职责,责无旁贷;二是坚持聚焦前沿,用好资源禀赋。上半年,江苏省骨干船企瞄准高端产品领域,加大研发新型动力技术,新质生产力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日益迅猛,但也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国际局势动荡带来的市场风险等行业共性问题,协会要发挥桥梁作用,关注政策导向,聚焦前沿技术方向,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做好企业改革创新的“助推器”;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稳固市场优势。上半年,江苏造船第一大省地位受到挑战,新接订单缩减,国内外竞争压力加大,协会要瞄准“智改数转”战略方向,做好前瞻性思考和研究,帮助企业申报项目、攻关技术,以创新实干破解发展难题,维护江苏船海产业可持续发展稳定局面。
会上,蒋志勇全面总结了江苏船协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体情况。协会紧密围绕新时代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党建工作更加规范有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小支部,大行业”建设格局,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集群培育方面成效显著,三大造船基地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全省全国份额占比依旧保持绝对优势。此外,协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合作联盟、搭建交流平台、做好形势分析等方式助力行业发展,牵头政策编制、制定行业标准等助推行业转型。协会经过长期探索,品牌活动也更加丰富立体,形成高峰“一会”、高端“一赛”、高规“一评”等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服务会员更加靠前主动,内外联系更加紧密广泛。
中国船级社总部服务开发处高级指导验船师姚建伟作《中国船级社智能制造检验服务创新》主题报告,省内外15家企业分别围绕船舶智能制造、基于AI技术的船舶部件装焊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基于云技术的多功能组合式逆变焊割设备等作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涵盖了船舶智能制造、高效焊接、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此次会议为江苏省船舶行业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不仅总结了协会上半年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还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促进了行业内的技术创新与交流,对推动江苏省船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吴秀霞 初审:张静 二审:张驰 终审:毛晖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