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联合南通市崇川区开展海军节活动

作者:丁安东 王钦钦 部门审稿人:巫蓉 摄影: 视频: 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4 投稿时间: 点击量:331

在第76个海军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响应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与国防科技产业发展,2025年4月19日至20日,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联合南通市崇川区共同开展了以“才聚崇川向海行勇当发展弄潮儿”为主题的活动。来自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百名青年学子通过校际互动、企业对接与科研参访等形式,深度领略崇川区船舶海工产业的蓬勃力量,以及人才为海军事业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海军节启幕崇川:人才扬帆,产业破浪

4月19日下午,在海军节来临的热烈氛围中,江苏科技大学的学子们参与了“南通・万象城青年发展型街区开街暨万名学子崇川行(船舶海工产业专场)”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暖场乐队点燃青春氛围,领导致辞振奋人心。在万象城青年发展型街区揭牌仪式后,一系列精彩议程相继展开。学子们见证了街区活动计划发布、“青春小店” 授牌等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体验馆环节,有同学参与青年体验官签约,分享人才留通体会。此次活动让江苏科技大学学子深入了解街区发展规划,感受崇川区青年发展成果,激励着他们在南通这片土地上积极探索、逐梦前行,也为校地合作、青年发展注入新活力。

DSC_9120(1).jpg

海军节铸锚崇川:数智锻甲,海疆固防

江苏科技大学学子走进中远海运川崎有限公司,穿戴好专业防护装备后,踏入生产车间与船坞。现场,巨大的龙门吊运转不停,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将钢板组装成船舶雏形。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从钢材预处理、分段制造到总装合拢的船舶建造流程,同学们认真聆听,就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焊接等船舶智能制造技术踊跃提问交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成晨感叹道:“亲眼目睹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海军装备制造中的应用,深刻领悟‘科技兴军’内涵,更坚定了投身海军建设的决心。”此次观摩展现了崇川区船舶海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果,凸显校企协同培育海军人才的广阔前景。

离开中远海运川崎后,学子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中远海运船务有限公司。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船舶维修与改装的作业区域。这里,一艘艘进坞维修的船舶正在接受全方位的“体检” 与改造。学子们了解到,中远海运船务在船舶修理、改装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此次参观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推动船舶行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学子们走进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厂史馆,在讲解员介绍下,了解企业从艰苦创业到行业领军的发展历程。馆内陈列的中国第一座 15 万吨浮船坞 南通坞,以及希望 1 ”“希望 6 等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修船业奋斗足迹,加深了大家对船舶工业的认知,也点燃了对海洋强国建设的信心与期待。

海军节溯源崇川:文脉铸魂,绿境固防

4月20 日上午,参与第三届“南通人才日”崇川海军节主题系列活动的江苏科技大学学子,在结束船舶海工产业观摩后,开启文化生态之旅。他们走进南通博物苑、滨江公园,探寻崇川与海军事业的历史渊源,感悟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防建设的紧密联系。

在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学子们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实业救国”历程,更在专题展区发现海军历史印记。泛黄文献、老照片及实物,展现清末民初南通助力海军建设的过往—— 从张謇倡议建校,到实业支援装备生产,彰显崇川与国家海洋战略、海军建设的紧密关联。随后,学子们于滨江公园乘坐观光车,沿 14 公里长江岸线游览。昔日工业码头经生态修复,蜕变为滨江景观带,其“生态修复 + 文旅融合”成果,让学子联想到海军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使命。长江入海口作为战略水域,生态与国防安全的关联,加深了他们对海军职责的认知。

此次以才聚崇川向海行勇当发展弄潮儿为主题的海军节活动,不仅为江苏科技大学学子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更彰显了崇川区在海洋强国与海军建设征程中的担当作为。通过产业观摩、历史溯源与生态体验的多维联动,既让青年人才深刻领悟到海军事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也为崇川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汇聚优质人才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与南通市崇川区将继续携手,以人才为桨、以创新为帆,为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与海军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共同书写人才强海、产业兴军的崭新篇章。

(撰稿:丁安东、王钦钦 初审:罗文 二审:邹佳静 编辑:罗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