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的故事 | 机械工程系与动力工程系发展历程

作者:朱德书 部门审稿人:周春燕 摄影: 视频: 单位: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6-20 投稿时间: 点击量:4102

【编者按】在梳理撰写镇江船院机械工程系和动力工程系发展历程时,朱德书教授翻阅了多份早年文档资料,本着尊重史料严肃认真的态度,字斟句酌数易其稿,细致厘清了建系十余年的发展脉络。在手稿的末尾,朱德书如斯写道:“如今已耄耋之年,回忆三四十年前的往事,感慨万千。”谨以此文告慰一代代接续奋斗的前辈开拓者,也勉励我辈后来者笃行不怠,奋发图强。

【作者简介】朱德书教授生于1938年,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1980年调入镇江船舶学院,曾任镇江船院二系副主任、主任、总支书记等职。199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机械工程系与动力工程系发展历程

朱德书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镇江船舶工业学校升格为四年制本科镇江船舶学院。全院共设四个专业系及基础课部,其中机械工程系(简称二系)设置了船舶内燃动力装置专业(简称动力专业)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简称机制专业)。与专业学科相对应的设置了船舶内燃动力装置教研室、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教研室、机械原理与零件教研室、动力实验室、机械实验室及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

机制专业于1978年首届招生,动力专业于1979年首届招生。至1984年前各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约30名,而后每届招生二个班,约60名。毕业生中近60-70%分配到中船总公司所属科研、设计及制造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已成为各级领导及业务骨干。

机械专业78241班首届毕业生留影

为适应学科发展、巩固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校系十分关注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能健全。在学校统一要求与安排下,师资队伍遵循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建设理念。两个专业前后选派了近十多名优秀青年赴美、英、德、日以及国内一流高校访问与进修,与此同时积极务实从国内高校、研究所及工厂企业引进人才。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系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而且业务素质也有相当的提升,原两个专业分设的两大教研室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学科教研室是教学最基层单位,不仅有落实教学任务的行政职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担负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及教学大纲审定等任务,不能因系及专业升格而削弱教研室职能。值此,将两个专业分设的两大教研室进行拆分。从1985年起,机制专业分设了机床、刀具及工艺三个教研室,到1987年又增设了金属工艺学教研室。动力专业分设了动力装置、动力机械及热能工程教研室。随后为适应社会需求及科研攻关,系内组建了振动噪声研究室及成组技术研究室,直到1990年此两研究室统一并入校综合研究所。

随着学科发展、本科教学质量稳定以及师资队伍的壮大,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创造条件申办专业硕士点已成了迫切任务。从1986年开始,动力专业由程华定教授、叶祖荫教授、王志达教授、朱德书副教授与哈船院、南理工及哈工大等高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联合招收的硕士生基本上第一年在外校完成必修与选修的基础课,而后续就一直在本校学习及完成相应的课题实验研究及硕士论文。全体联合招收的硕士生,均如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不仅培养了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申办专业硕士点探索了路子、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校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师生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学科、专业门类也相应增设。为适应发展,1988年底学院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为基础成立机械工程系(简称八系),以动力装置专业为基础成立动力工程系(简称二系)。

动力专业首届毕业生留影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在动力装置专业中从1985级开始连续两届在本科生中开设了“工业锅炉”专门化班,共培养了约45名学生,他们毕业后广受社会欢迎。另外,在1991年经学校批准,从动力装置专业1988级中开设“制冷空调”专门化班,为日后增设制冷空调专业打下了基础。

船舶动力装置与机械制造虽属不同学科类,但也有很多学科交叉领域,因此随着学校的发展在机构设置调整中分合交互。在1978-1988年组合的机械工程系于1988年12月拆分为动力工程系(二系)与机械工程系(八系),到1995年5月又合并为机械系。2004年学校升格为大学后,机械系改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而后到2008年动力工程系整体划分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学院改名为机械工程学院。2001年我退休,在合、分、合、分的过程中曾担任过系主任的有:于哲明、谢崇远、程华定、王志达、朱德书、华瑞敖、赵良才、姚寿广等同志;曾担任过总支书记的有:原栓喜、吕永华、朱德书、徐进、许淑珍、王国治、杜苏等同志;期间曾担任过系领导的有:叶祖荫、李若莉、董金诚、刘文富、时玉明、陈季达、曾文火、郁飞、徐善发、范牧昌、施银根、王明强、景旭文、蒋宏志、佘建国、卢道华等同志。上述领导同志也仅仅是代表而已,他们各尽其职、勤奋工作,团结动力与机制两个系的全体任课教师、实验室老师及行政管理老师都十分投入的为两个系的初建、巩固、发展尽其所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我是1980年初调到二系动力专业任教,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传热学》《热工学》及部分专业课。任教期间由团队完成的热工课程群建设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合编的《船舶辅助机械》获全国高校船舶类专业优秀教材三等奖。在校工作20多年来,尽力做了该做的事,于本世纪初2001年超役三年退休。退休前后十多年内,受聘任校多届实验室工作专家组组长、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及校、院关工委指导老师。在校关工委领导下,承各学院及有关部门盛邀,曾为青年教师、学生等做过近60多场专题讲座,并编写了《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小册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