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丨用真情服务奏响暖心之歌

作者:张驰 李巍男 唐嘉程 部门审稿人:周春燕 摄影: 视频: 单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4-30 投稿时间:2022-04-30 点击量:975

在校园抗疫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24小时值守,为师生们做好一日三餐,提供优质服务;他们晚睡早起,为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奔波忙碌;他们背着沉重的喷洒箱,将校园的角角落落仔细消杀;他们不分昼夜,温馨守护每个楼栋、每间宿舍;他们不分环境,随时随地保障学校各项维修抢修……他们都很平凡,很少被人关注,却都有一颗滚烫的爱校爱生的心,义不容辞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最美后勤人。

爱心配餐,保证让学生们吃上热乎饭菜

“叮!宝宝们,请查收你的今日份菜单!”每天在群里发起三次“群接龙”,是西苑餐厅“送餐大叔”谢煦的日常工作之一。谢煦负责学校医学观察区学生订餐工作,为了高效有序完成订餐,50多岁的他紧跟潮流,建起微信群,用“群接龙”方式帮同学们订餐。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集中医学观察区的同学由平常的10人左右,突增至近100人,工作量陡增,订餐配送的压力大大增加。“忙到夜里1、2点是常事”,不管多晚,谢煦总是第一时间登记好订餐信息,逐条核对楼栋号、房间号、姓名等,确保无错漏。两年来他共服务同学订餐2000多人次,一日三餐从不间断。为了尽可能缩短配送时间,确保隔离点的学生吃上热乎、美味的饭菜,谢煦也经常化身为“大白”,协同宿管完成送餐任务。每当有学生从医院返回,谢煦都会关照送餐员工敲门的时候轻一点,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儿。“有的学生口腔溃疡,也有肠胃不好的,就给他们准备一些软烂的食物,粥、面条等等。”他照顾学生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谢煦还把这样的暖心服务延伸到了他的订餐群里。每每遇到学生提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解答,尽最大能力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他把自己的那份开朗、乐观传递给隔离区的同学们,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送餐大叔”。在西苑学生餐厅3号窗口也经常能见到谢煦忙碌的身影,“学生们喜欢到我的窗口打饭,”谈起受欢迎的秘诀,谢煦说“我喜欢和学生交流,经常用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很容易和学生聊上。” 爱笑的他脸上总是洋溢着欢快与热情。

大家总是被他的阳光感染,却常常忘了,他既是“大叔”也是“儿子”。谢煦的老母亲肾衰竭多年,惯常的血透都是他亲自接送和陪伴,为了这场战“疫”,特别是学校封闭管理期间,他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将老母亲转托给爱人和保姆照料,在大家和小家面前,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舍不得这群孩子”

“阿姨,我突然变成‘黄码’了,怎么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码”事件,宿管阿姨陈滨沉着应对:第一时间联系学生的班主任,把情况报告给校医院,把学生带到值班室,安抚学生情绪……“小姑娘挺紧张的,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六点,我一直陪着她,希望能给她一点安慰。”陈滨平时负责梦溪校区C5、C7两栋宿舍楼的管理,刀子嘴豆腐心的她被学生们称为“陈妈妈”。“晚上别一直打游戏,都早点睡!”“宿舍记得通风,不要老是闷着容易生病!”……每次进宿舍查卫生,陈滨阿姨总是会送上善意的提醒。“我喜欢和学生们交流,很多学生都是我的微信好友”,因为与学生接触得多,细心的陈滨总是能关注到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 “有一位贫困生,因为疫情不能出去打工了,看着她天天吃泡面的样子太心疼了,就和她所在学院报告了情况,学院给她安排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现在她的生活费能解决了。”

少有人知道的是,陈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很厉害,每天下班回去都要做理疗缓解症状。在收到实行AB角轮岗住校一周上班的通知后,她没有提出任何困难,带着止疼药,率先进驻学校进入A岗工作。一周时间很短暂,但对于她来说却很漫长,而她却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A岗工作结束后的第一天,她才忍着酸痛前往医院治疗。“马上就要退休了,希望能站好最后的岗。”今年9月份即将退休的陈滨用她的行动和奉献诠释着对后勤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不舍。

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好多天没回家了,刚回去洗了个澡,接到电话说有学生需要就医,我就赶紧回来了。”满头大汗、风尘仆仆,作为学校医学观察区常驻医生,这几乎成了周冰的常态。入驻医学观察区一年多来,周冰医生成了校园里的“夜猫子”,“半夜零点、凌晨三点、破晓六点,校园夜空所有的样子我都见过”,因为经常有学生半夜被送来,又或者要外出就医,安静的夜晚常常被突发状况打乱。在医学观察区,周冰的职责是做好被隔离学生的健康监测、体温数据统计等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周冰除了做好职责内的事情,他更像是一个“大管家”:给同学们准备充电器、毛巾、洗发水等各种生活用品;给解除隔离学生的房间进行清洁消杀;和同学们拉家常,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周冰说,“这些都是医生应该做的,只是希望学生们在隔离区也能感到温暖。”

“我每月1000分钟的通话时长都不够用了。”校医院院长助理徐勋淦笑着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同志们认真做好师生诊疗、集中医学观察区管理、核酸检测协调、制定隔离工作预案、师生诊疗处置方案等工作。因为要进行大量沟通协调的工作,他的话费总是超标。核酸检测现场、集中医学观察区、校医院,徐勋淦总是“在现场”。长山校区的核酸检测每天下午1点开始,徐勋淦每天12:30就到了现场,从3月初到现在,风雨无阻。“要看看核酸采样单位是否顺利到达,还要指导志愿者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到现场看看我才放心。”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军龄的转业军医,他始终做到自律、踏实、敢于担当,军人本色闪耀在抗疫一线。

“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接到女儿的视频电话,金仲仪满是愧疚。因为家在外地,为避免因流动带来的风险,从开学到现在,金仲仪没有回过一次家。学校后勤人员实行AB轮岗后,物业中心副主任金仲仪主动请缨,连续住校工作。疫情以来,物业中心承担的工作繁杂琐碎:布置每日核酸检测场地、教学场所的防疫消杀、实验仪器与设备入校消毒、服务与维修、校园绿化美化等等。因为长期驻校,憨厚老实的金仲仪充分发挥了“哪里需要哪里搬”“哪里缺人哪里补”的特点,做了大量“查缺补漏”的工作。应对突发状况,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饭。4月17日晚6:00,金仲仪接到通知,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其中一个地点从原定的文理大楼改到图书馆负二层。没有任何迟疑,金仲仪带领同事们连夜赶工,贴好标识、搭建电线、摆放桌椅、布置场地,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反正我也回不了家,在这儿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朴实的金仲仪就这样坚守在岗位。

“只要师生有需要,就有后勤人在。”每一个奋战在校园里的后勤人都默默忙碌着,辛勤付出着,用真情服务谱写了一曲暖心之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