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着力促进船舶海洋工程技术与航标管理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近日,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原理与结构党支部联合连云港航标处如东航标管理站党支部开展以“党建引领促融合,科技赋能航标新发展”为主题的党建共建活动。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建签约启新程
活动伊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张健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整体办学优势,重点介绍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在船舶工程、海洋装备等领域的特色建设和科研实力,并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如东航标管理站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学院党委书记田阿利系统阐释了学院党委“党建+科研”“党建+实践”的创新模式,强调通过党建引领破解行业难题、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理念。
连云港航标处如东航标管理站副站长、党支部书记闫健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分享了管理站党支部在航标数字化运营方面的党建业务融合经验。船海学院船舶原理与结构党支部书记张代雨则从基层党支部建设角度出发,介绍了支部教师在船舶性能分析、船舶结构设计等科研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随后,双方按照“党建引领、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凝聚双方合力,推动航标管理事业与船舶海洋工程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并签署共建协议。
科技赋能促发展,智慧航标展未来
业务交流环节,连云港航标处如东航标管理站一行重点介绍了航海保障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水下机器人在航标巡检中的应用前景。他们指出,传统航标巡检依赖人工船舶,效率低且受环境限制,而水下机器人能够搭载声呐、摄像头等设备,可实现复杂水域的自动化巡检,大幅提升作业安全性与精准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李良碧与海洋装备研究院副教授凌宏杰分享了学校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们介绍,学校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具备高精度定位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未来将在海洋科考、港口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航标巡检、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次合作不仅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科技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探索。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良性循环,共同探索航标管理与船舶海洋工程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提升我国航海保障能力和海洋工程技术水平贡献力量。
(撰稿:张代雨 初审:张静 二审:张驰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