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快构建跨学科专业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提升,强化科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科技大学微专业建设与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江科大校〔2023〕146 号 ,附件1),学校拟开展第三批微专业立项工作,现将本次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1.坚持“总量控制,择优立项”原则。优先支持急需紧缺型和应用技能型微专业,鼓励开设交叉复合型微专业。
2.坚持“需求导向,特色发展”原则。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面向学科专业交叉和发展趋势,开设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符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四新”发展新要求的微专业。
3. 坚持“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原则。微专业学制不超过两年,课程6~8门,14-16学分(理论课每学分按16学时计,实践实验课每学分按32学时计),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坚持“质量为先,交叉融合”原则。依托省级及以上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专业、虚拟教研室等平台开设微专业,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团队。微专业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并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
二、建设要求
1.微专业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满,学校将组织开展微专业综合评估,评估合格的微专业方可继续招生;评估不合格的终止招生。
2.强化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塑,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跨学科特点,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及时将跨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研教改成果引入教学,符合“四新”发展新要求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趋势,杜绝传统专业课程的简单组合或迁移。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选并重,择优选用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每个微专业至少建设1部精品教材;鼓励自建在线开放课程或选用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每个微专业至少建成2门在线开放课程,逐步实现所有课程资源上网。
三、申报流程
1.学校第三批立项建设微专业3-5个,各学院限报1个。
2.学院组织申报微专业,完成《江苏科技大学微专业建设项目申请汇总表》(附件2)、《江苏科技大学微专业试点建设项目申报表》(附件3)、《江苏科技大学微专业培养方案》(附件4)、《江苏科技大学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附件5)等申报材料填报与编制。
3.微专业申报材料需通过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和党政联席会审定,于5月26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提交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其中《申报表》纸质稿一式三份,《汇总表》、《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纸质版各1份,电子稿发送至邮箱jyk219@just.edu.cn。联系人:石婕,电话:84445796。
4.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微专业申报材料,审核通过后发文公布。
附件1-关于印发《江苏科技大学微专业建设与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pdf
教务处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