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到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治疆方略……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和宣传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治疆方略。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支部开展了“学习新时代党的治藏和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
11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支部进行了集体备课会。首先,支部教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必须科学认识、全面把握。
接着,各位老师根据学习内容,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常振芳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疆方略与治藏方略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要深入学习理解这两个方略,一定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二个“必须”入手。将十二个“必须”融入我们的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传达党的最新的民族工作的思想。寇艳春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很好思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突出这一意识,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每个学生心灵深处。在此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以专题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讲授思政课。
11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山校区16号教学楼304教室,开展了题为《学习新时代党的治藏和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民族文化融合》的两场报告。
老师们围绕“团结稳定是福”的主题,介绍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治疆方略的框架内容,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参加报告会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同学表示获益匪浅,对党中央提出的“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