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
感动毕业季——计算机俩学子毕业论文的走心致谢引关注
点击数:12     发布日期:2021-06-14     发布部门:江苏科技大学     主图:     视频:     摄影:

毕业在即,计算机学院本届学子论文答辩期间,指导老师们一直悉心指教,答辩组的老师严格把关,从学术上给予专业的指导。学院准毕业生们,认真对待专业评测的同时,也用心将对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展现在字里行间。纸短情长,老师们感动之余,将更深厚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形成了更亲密、更具文化温度的师生关系。学校四载的育人成效也从各个层面润泽绵长,凝聚成独特的学风、教风与校风。

  软件工程王斌是一名入伍归来继续学业的同学,他在毕业论文的致谢篇中深情地感谢了毕设导师、历任班主任、部队里的班长和他的女朋友。成长跃然纸上,令人感动而欣喜。

1.jpg

图为王斌同学与指导老师王东升

王斌毕业论文致谢

首先感谢的是江苏科技大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只要你拥有一颗向上的心,学校总会为你提供生根发芽的一块土壤;也感谢计算机学院接纳了退伍后时而徘徊的我,以及特别感谢陈向坚老师、徐琪老师在自己这重获新生的三年大学生涯提供的无数次帮助和教导。

王东升老师既是我的毕设导师,也是大学期间多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待教学内容认真负责,并且还会为我们做一些课程内容之外的拓展延伸,注重实践操作。在整个毕设的过程中,对我们严格要求,对论文和毕设系统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感谢王东升老师的辛勤付出。

感谢从毕设开题到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对我经常提醒的女朋友张晓莉同学,特别是对我系统前端部分的帮助和指导,总是牺牲自己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替我出谋划策。五年以来,既有灰心丧气时的支持和鼓励,也有焦躁慵懒时的提醒,于我而言都是难得的财富和收获。一路相伴走过五年风雨,两年火热的军旅生活对我更多的是锤炼和敲打,如果说人有灵魂,那么我的灵魂的蜕变可能是因为她两年七百多天一千多次的早安晚安,虽然时常得不到我的回应;也可能是临走之前的一句“我等你回来”这样难以拿捏轻重的承诺,凑活过了二十年,也读过不少书,未曾想到,赌上青春的承诺兑现时,对我人生的改变和内心的感动。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军旅异地恋,也打赢了厨房战争,遇到了生活琐碎的叨扰,但仍在其中找到了生活和爱情的平衡点。改变是递进式的,从体验版到正式版,再到尊享版,每一次的报错,都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Debug和更新,最好的编程语言也许是Java,但更优的解决方案却一定是源于之前犯错的总结。

感谢部队的李海班长在我新兵连对我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虽然他很小就步入了社会,初中就辍学打工,直至后来入伍参军。在部队他是我见过最爱读书的人,也是读书最多的人之一;他总是看人很准,能清晰的解读你内心的想法,每一次班会都会让我对他更加敬佩。他的休息时间基本都是在看书和学习,也是他,让我在被人称呼为大学生时更多感觉到的是羞愧,也正因如此,我养成了每日自我反省的习惯。从开始的苦不堪言到最后的苦中作乐,“苦尽甘来”的甜,只会让你成长,而不是长满蛀牙。部队是我的第二故乡,戈壁滩、雪山、山谷的每一次经历仍然印象深刻,直到今天,我依然还会“梦回吹角连营”,而非怀旧,只是部队经历的一切都如同烙印,刻在心里。同样感谢指导员和副连长两位清华学霸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当然了,也感谢在我们执行任务时对我们敬少先队礼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你们的笑脸和纯真,是我一辈子的礼物。

第二次大学生涯虽然只有三年,但我仍保持了一年一个班主任的稳定更新,每一任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上和其他事情上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感谢钟树杰老师、徐琪老师、李洪梅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软件工程专业的全体同学和其他退伍的战友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对自己有过很多的帮助,伴随着自己走过了崭新且有趣的大学生涯,最后,再次向以上所有我认识的、认识我的、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物联网专业刘野同学,目前已经被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他的毕设致谢展现出一个不同于刻板印象里的“码农“形象,情感丰沛、至情至信。他深情感谢在大学里遇到的良师益友,如人生里的一路繁花,陪伴他去接受社会与事业地锤炼。

2.jpg

图为刘野与指导老师石亮

刘野同学毕业论文致谢

我目睹江科大今日之成就,江科大亦见证其点点滴滴。

我于2017年,心怀忐忑、憧憬踏入江科大。然时我内向、迷茫、软弱,对学习与生活苟且。幸而我遇到大学挚友之一--朱钦峰, 其为人淡定、果敢、搞怪,助我寻找自我、坚定自我。因其故,幸而与龚凯杰相逢。虽其为理工男,然其性情感性,无论学习或是游戏,其素来以满腔激情积极面对,对热爱之人、事一心一意。因其故,予始以乐观、积极之态面对余生。惠蒀铭,大学挚友之三。其为人虽平淡无奇,然心思缜密,胸怀若谷,其我所欣然向往之。此外,我与诸多可爱之人相识于大学,郭瑛、季持皓、王炳湉、罗媛媛等,亦与诸多严师相识于大学,石亮、王琦、秦键等,与君相识,实属吾幸。

回首大三,忙碌而充实。吾与吾师石亮相熟恨晚。吾师石亮虽为“女博士”,然师与我之亲莫如是师姐与师弟,未见其古板。吾师石亮常与我畅谈项目,常助我于项目“水火之中”。吾师欲将其一身之所学尽输予我,对我赞赏有加。在我一头莫展之时,给予我鼓励。亦在其化下,余益坚吾欲为教者梦。我愿有朝一日立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以钻研之心、学者之身与良善之人为伍。

大学之末,我与吴浩然不期而遇。我与他始于不虞,初与其于玻璃两面相见,初与其于北苑食肉夹馍,初与其游玩于南京、无锡,你我相识皆是意外。我与你如星系行走于浩瀚,一旦相遇,注定改变。

我于漫天世界间独自行走,如鹅毛于大雪间独自飘零。而朱宛若腰间佩剑,使我心坚如剑;龚如同热情心火,助我抵御外寒;惠仿佛耳旁警钟,唤我清醒于世;石宛如家中长者,令我心无旁骛;而恰逢顾氏,似雪中小屋、海上灯塔、沙中绿洲,予我避一世之疾。

通过两位同学的毕业致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计算机学院近年来,持续以“三全育人”为导向,“五育并举”为方法,把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实做细,培育出一批具有“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特质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