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
1个领域顶尖,3个985研究生, 江苏科技大学这个宿舍真的“能打”
点击数:10     发布日期:2020-06-19     发布部门:江苏科技大学     主图:     视频:     摄影: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自动化专业一宿舍中一人进入了某顶尖军工企业工作,三人分别考取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加上每个人干货满满的履历,不由让人心生敬意。

明确的自我定位才能淡定从容

在2019了“一种新型机械臂动态抓取系统”专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技类核心期刊《计算机与数字工程》论文(基于 Code Composer Studio 的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IIR)的设计)的许志敏梦想进入控制学科实力强劲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他选择了热门的人工智能方向。扎实的专业课知识让他面对七门专业课、四轮专业面试的复试十分淡定从容。

浙江大学的初试分数线很高,专业课难度比较高,尽管如此两次获得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的付胜东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的基础非常扎实,相信经过一年的准备,有机会获得录取资格,最终付胜东选择了浙江大学系统建模方向

万欣从 9月开始复习,所以选择了招生人数较多的东北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也是东北大学的王牌专业。万欣了解到东北大学的老师对实际工程项目能力非常重视,对比赛经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他来说,东北大学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他觉得,只有明确的自我定位才能从容应考

二十多项国家级、省级比赛大奖的顾凯,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兴趣与热忱所在,一直对芯片设计念念不忘的他,把自己的理想定在了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立志为中国的芯片大行业的崛起做贡献。“青年时期应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特别是自己感兴趣行业的信息和广泛的行业知识体系”,顾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从考研到留学到直接应聘工程师,对自身的规划逐渐建立了准确和清晰的认识。他认为,我们还很年轻,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储备,那么连选择试错的权利都微乎其微;如果没有选择,那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哪条路上的花开得更香,更美。

“集体的互相敦促、共勉带给三人共同前进的力量”

顾凯是宿舍唯一一个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考研冲刺阶段,他承担了宿舍绝大部分的后勤工作,监督大家保证充足睡眠,每天打热水,打扫卫生,还帮忙做了两门必修课的学习笔记,帮舍友准备期末考试。他们互相发挥自身优势,辅导他人的薄弱学科。付胜东对于公共课的复习开始得很早,他对复习的很多见解帮助万欣短时间抓住要点。许志敏专业课基础非常扎实,帮助付胜东补习专业课知识的薄弱点。万欣备考的劲头最足,自律性最强,带领另外两个人走出疲劳状态。疫情期间,他们四个每天开摄像头在屏幕前一起自习,互相监督。哪怕初试成绩不高,也认真加油以期逆袭。付胜东复试之前,舍友一遍遍地帮他梳理之前做过的项目,每个项目至少问10个问题,来提高他的应变能力,最后付胜东复试后排名跃升32名,跻身一众名校学子之列。许志敏复试专业课的压力非常大,为此,万欣专门整理了其中三门课的笔记和他分享,最后许志敏复试的笔试甩开了其他人四十来分,排名大幅度上升。万欣说,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集体的互相敦促、共勉会带给三个人共同前进的力量。

“越努力,越幸运”

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宿舍的最大特点就是竞赛和科研方面参加得比较多,每个人的专业能力都很强,而且大家都很努力,属于那种奋斗改变命运的典型。同时,又对专业的知识和运用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从来不吝于分享自己的所得。

“他们宿舍最大的特点就是共同话题特别多,尤其是专业方面的,只要你带着相关难题走进他们的宿舍,就可以获得小型学术研讨会的待遇和成果”,隔壁宿舍的同学说起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助人精神都是竖起大拇指。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找到他们都很热心地帮忙,十分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与研究经验。有时有同学实验或课设的程序遇到问题,他们热心地帮忙调代码、做调试。竞赛组队时他们总是有很多好的点子和执行力,跨学科的团队在他们的号召下很快就组建起来。

考研对他们则是新的一场历炼。许志敏说:“我可不想神话考研,这个过程真的漫长而痛苦。”付胜东说:“考研刷题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每天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并对抗枯燥。”从考研开始,原本对作息时间并不敏感的他们开始主动调整,每天早上7起床,晚上12睡觉,每天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对抗枯燥

走过考研路,万欣很想告诉即将考研的学弟学妹:“考研靠的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久的努力,看的不是每天起得多么早,而是是否每天都在学习。”付胜东说:“一天学习下来,与舍友的交流是最好的放松,而不是沉浸于网络中。与一起奋斗的舍友聊聊天,我会得到莫大的安慰,我会发现考研路上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