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程柏林,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国防军工造船事业,先后多次攻关解决了系列重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难题,是中国船舶集团“造船建模”专家。在他任内先后创造了当时中国最短造船周期最高造船效率纪录,打造出了“支线箱船”和“挖泥船”两个世界级品牌。镇江船舶学院1991级船舶工程系船舶工程专业校友。

严管厚爱,铸就“踏实”人生底色
“时光荏苒,经历的事越来越多,许多人的身影逐渐模糊,然而姜老师却始终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程柏林口中的姜老师,是他大学的班主任姜怀定,一位以严格著称的“老学究”“老古董”。那时候,程柏林与同级生汤建分别担任两个班级的团支书,自然成为姜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这位班主任对任何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都绝不容忍,对学生干部更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程柏林坦言:“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老师管得太宽,心里老是不服气。”然而如今回首,心中唯有满满的感激,“正是这份严苛的管教,为我未来自律的人生播下了第一粒种子。”在姜老师的严格督促下,程柏林与汤建在大三时便成了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

“当年老师总说,镇江船院不是重点大学,但我们的毕业生总被企业称赞‘勤奋踏实肯干’。”程柏林笑着回忆道,当时听到这话,非但没有感到自豪,反而有些落寞——“天之骄子”的光环似乎与自己无关。然而,正是这份“不显眼”的定位,让镇江船院走出了不一样的育人之路。半军事化管理是校园生活的常态:早操、晨跑、晚自习均有明确要求,与重点高校的“自由宽松”形成鲜明对比;每年雷打不动的金工实习、工厂实习,都设有严格的考核要求;男女勾肩搭背被视为“有伤风化”会受到处分,考试作弊更是零容忍,直接开除学籍。“当时觉得和中学生活无异,可后来才明白,这些规矩磨的是心性,练的是踏实。”

从业多年,程柏林深刻体会到这份“踏实”的力量:造船行业中,不少名校毕业生眼高手低,不屑于做小事,也难以成大事,最终成为众人眼中的“怪人”;而江科大的学子却因“勤奋踏实”而鲜少出现这种情况。“投机取巧终会败给脚踏实地,行稳才能致远。”程柏林感慨,母校赋予他的并非名校的光环,而是“笨鸟先飞”的处世智慧——做事的成败,取决于做人的原则。

学以致用,亲历中国造船业的崛起
“经过四年船舶工程的学习,理应坚持‘所学所用’,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1995年毕业之际,面对诸多“更优选择”,程柏林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广州文冲船厂造船分厂。这一决定,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年的坚守。从工艺员、工段长起步,他一步步走上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岗位,足迹深深印在船厂的每一块甲板上。
程柏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初入职场的情景:工厂的干部员工在艰苦、脏累且危险的环境中,“5+2”“白+黑”地辛勤工作,一年也难以造出几条像样的船,效率极低。然而,他们并未因此退缩。一方面,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积极“对标学习”——企业将希望寄托于青年骨干,选派他们前往日本水岛船厂交流学习,而程柏林正是其中最为刻苦的一员。

日本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严谨细致的工作风格,深深触动了他。“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定可以!”回国后,程柏林在不同层级的岗位上负责造船生产与计划管理,涉及“生产、设计、工艺、物资”等关键业务领域。面对巨大的阻力和信任危机,他从不退缩畏惧,大力推进“精度造船无余量预修整大合拢”等关键工艺的改革创新,亲自构建起融合日本先进造船工程管理理念、兼具文冲特色的造船计划管理体系,甚至屡屡陷入“只有最高负责人支持自己”的孤军奋战。十年磨一剑,文冲船厂终于成功打造出“支线箱船”和“挖泥船”两个世界级品牌,拥有了全球定价权,从曾经最差最弱的船厂,蜕变为中国效率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船厂之一。当时提出的“六个优先施工法则”等先进工作方法,也成了企业宝贵的财富,沿用至今。

匠心坚守,从亲历者到推动者的“船”承之路
程柏林的职业生涯中,多次面临重大抉择:初入职场时,他有机会担任单位主要领导的秘书,无疑预示着“升迁指日可待”,然而他主动选择留在造船一线,成为当时首位大学生工段长;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船厂经营惨淡,众多技术人员纷纷移民加拿大(那里甚至形成了“文冲移民村”),面对高薪高福利的诱惑,他却毅然拒绝各方规劝,选择与船厂共渡难关;即便后来造船业几经起伏,他也从未动摇,反而愈发坚定——造船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份成就感,再多金钱也难以替代。
三十年的行业坚守,让他亲眼见证了中国造船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这份坚守源于在校期间接受的专业精神与职业精神教育。”程柏林表示,学生时代的军训锻炼了他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金工实习则磨砺了他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江科大人的本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谈及行业变化,程柏林常说,“AI不会淘汰任何人,只会淘汰那些不拥抱AI的人。终身学习、保持求知欲,才是应对一切变革的根本。”而这股“学习力”,也正是母校带给他的重要一课——“母校教给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再学习’的能力,让我能紧跟行业每一次迭代。”
对于母校的未来,他满怀期待:“希望学校守住船舶海洋的办学特色,把优势专业磨成‘尖刀’,把‘一招鲜’练成‘独一份’,真正打响自己的品牌。”他也寄语学弟学妹:“江科大人的优势,在于工程技术的扎实,更在于工程管理的踏实。从立志做一名优秀工程师开始,把‘踏实’二字刻进心里,就不会走偏。”

从镇江船院的青葱岁月,到投身造船强国的奋斗征程,程柏林的三十年,是江科大“勤奋踏实”校风的生动写照,也是无数江科大人“学以致用、矢志报国”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耀眼的“名校光环”,却凭着一股“不服输、肯坚守”的韧劲,成为中国相关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