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蚕桑共筑丝路:解密陕北高原蚕农致富新“丝路”

作者:邹金城 孟巨 吴伊湘 部门审稿人:张海洋 张冬冬 摄影: 视频: 单位:团 委 发布时间:2025-08-16 投稿时间: 点击量:13

桑叶莫莫,蚕白满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蚕桑专业特色与人才优势,8月6日—8日我校丝路实践团以赋能新蚕桑,共建新丝路为主题,赴延安市延川县开展蚕桑产业调研与科技助农实践,解密陕北高原蚕农致富新“丝路”。

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精准对接蚕农需求

延安市延川县自然环境恶劣,温差悬殊,沟壑丛生,多种经济作物难以在此扎根,限制了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在关庄镇杨家坪村,实践团指导老师赵国栋和邹金城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调研,精准对接蚕农需求。调研发现杨家坪村原有常住人口600余人,现因交通闭塞、农业产业低迷、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仅剩40余人,且均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由于技术、人才市场等因素的限制,蚕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精准把脉产业需求    

针对延川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赵国栋老师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当地蚕农的桑树种植状况和田间管理技术,同时指出:陕北高原海拔较高,桑树田间肥水管理尤为重要。他还仔细询问了蚕农在养殖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消毒措施等,并现场为蚕农讲解了养蚕环境控制、蚕房定期消毒等注意事项。

在西沟河村养蚕大户刘延寿家里,赵国栋老师现场演示了补催青技术的操作要点:“蚕卵补催青是确保蚕种整齐孵化、提高蚁蚕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线、通风情况,且操作中需保持环境清洁,确保孵化整齐度。通过科学操作,可显著提升蚕卵孵化率与蚁蚕发育情况。”在现场,赵国栋老师还给蚕农赠送了精心准备的蚕药,蚕农刘延寿表示:“之前我前往江苏科技大学学习了养蚕技术规程,但此次现场教学更直观、更贴合实际、更容易掌握。”

了解蚕桑全产业链,坚定特色专业自信

时值盛夏,桑树长势喜人。实践团指导老师金城在桑园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蚕桑科普课,介绍了我校蚕业研究所现有的桑树品种,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了同学们对蚕桑产业的认识。

赵国栋老师则向同学们介绍了栽桑养蚕注意事项、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全面介绍了学校自2022年起,先后将我校研发的华康系列蚕种、育711、选792等桑树品种、小蚕共育技术等推广至延川县,因地制宜帮助蚕农实现致富梦想,助力延川县打造特色蚕桑产业。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对科技助力传统产业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坚定了特色专业自信。

关庄镇副镇长惠瑞表示:“自从学校2022年起帮助我们发展桑蚕养殖以来,村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积极性愈发高涨。去年全县种植桑园面积7000余亩,蚕农年均增收1.2万元。我镇管辖的17个自然村已经全面开始养蚕,希望能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引进更多技术让陕北高原蚕农走出一条致富新‘丝路’

此次社会实践丝路实践团深入基层,通过调研走访、助农方式为当地蚕带去了先进的实用技术捐赠蚕药,并挂牌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实践基地,这充分展现了高校学子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为延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校地合作,为蚕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时,学校还将组织更多师生参与社会实践,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邹金城  孟巨 吴伊湘 初审:张静 二审:张驰 终审:毛晖 编辑:张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