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荣春的故事|大学精神的守卫者(二)

作者:文轩 部门审稿人:周春燕 摄影: 视频: 单位: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法制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06 投稿时间:2025-05-06 点击量:98

  【人物简介】景荣春(1946—2010),中共党员,原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理论力学”组长,曾获全国力学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典型、江苏省道德模范、镇江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景荣春同志毕生追随中国共产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足本职,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至死不渝。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的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品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挑出《数学手册》错误的力学教授

早年,学校的力学和数学同属于基础学科系,当时作为数学老师的郭永强,无意中在《江苏科技大学学报》上发现一篇文章,是关于四次方程求根方面的。他仔细一看,作者叫景荣春。他觉得这篇论文写得很有见地,在脑海里将学校所有数学老师都想了个遍,也没有印象有一个叫“景荣春”的老师。

这一疑虑一搁就是十多年。之后,有一年,学校缺乏线性代数老师,便提出让力学老师暂时承担一下这门课程。一经提出,景荣春老师爽快地应了,于是便跟郭老师有了交往。

第一次上数学课的景荣春,特意找到郭老师借讲义,并且一再声明,只是借鉴,你放心。郭老师感觉诧异,这个老师真是认真。学期结束后,景老师过来还讲义,郭老师才得知,仅仅32学时的一门课,景老师把整本线性代数后面的每道题都做了一遍,讲义更是准备了厚厚一本。他瞬间对面前的老师肃然起敬,也就记住了“景荣春”这个名字。

2007 年一个下午,已经重病在身的景荣春因为一个对数用表问题来找已经是数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的郭永强。一进门,他就发现桌子上有一道初中题目,他眼睛一亮,问道:“咦,是初中数学题吗?”郭老师解释说这是儿子的题目,难度较大,自己一时没有思路,便拿到办公室研究。景老师一听,更感兴趣了。当时就坐下来,拿着题演算起来。结果,一时也没有找到答案。他很认真地说,带回去继续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景老师就找上门,拿出了三种解题方案。郭老师也发现了三种解题方法,一比对,每个都不一样。两个人便相见恨晚般聊起数学。郭老师无意说到当年那篇论文,景老师脱口而出说是十年前。之后,郭老师才得知,景老师经常拿《数学手册》推导公式,有一次推导四次方程式时发现了问题,便有了那篇论文。一丝惭愧顿时涌上郭老师的心头,他想,数学老师都是把数学手册当指南,从未怀疑过。景老师作为力学老师,居然敢于质疑,这需要怎样一种精神啊!

力学符号领域的专家

一般具有理工科常识的人都知道,力学符号必须精准,一个小小的正斜体“毫厘之差”,都会“谬以千里”。景荣春作为力学老师,一直以严谨的态度专注于教学领域的每个细节,他常常能用一双“火眼金睛”发现别人忽略的细微错误。

有一年开会,他与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与力学分社社长黄毅有过一次交谈,关于力学的符号规范问题,正体、斜体、黑体、白体等,之后他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个事。这种编辑问题作为高校老师一般不了解,只有出版社才了解。景老师了解后,就开始着手钻研这个领域。把《量和单位》这本书所有要求都作了研究,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力学与实践》上,对很多老师、作者都有参考价值。后来社里的规范都用上了景教授做的东西。省力学学会专门请他去作报告,就力学符号的规范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