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 数模竞赛团队:潜心教学甘奉献,建模竞赛立新功

作者:张驰 万旻 毛晖 部门审稿人:毛晖 朱金 摄影: 视频: 单位: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1-25 投稿时间: 点击量:2379

2021年11月是收获的时节,“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结果公布,我校学子获本科组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创造了学校参加该赛事以来最好成绩。“我觉得非常惊讶,也很激动!”参赛选手惠现伟说,“指导老师每天都陪伴着我们,四天三夜,只睡了十几个小时。” 看着学校今年获得的成绩,数模竞赛辅导教师伊士超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也一样可以这么棒!”

强基提质,育人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本届数学建模竞赛共有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566所院校(校区)14万多人报名参赛,在本科组比赛中,获奖率仅0.65%。经过激烈的角逐,江苏科技大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本次数学建模指导组从500多名报名学生中,选拔411名同学组队代表学校参赛,通过理论学习、综合训练、案例分析、实战模拟,为竞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过不懈努力,学校124支参赛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参赛作品并最终斩获佳绩,除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奖项外,还获得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9项,参赛获奖率达51.6%。

为优化团队结构,有效提升队伍的参赛水平,学校有针对地优化竞赛队伍选择机制,开展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会,通过“双选”的方式组建参赛团队,实现了更为科学、更加人性化的团队组建标准。

“竞赛、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此,理学院副院长郭纪源提出了打破实验室单一功能,集多个实验室一起,组建创新实验室,并主持配置了专门师资队伍,进行专项竞赛指导和培训。

今年,学校突破原有的数学建模及高等数学建模比赛范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赛事,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显著。理学院4个党支部建设了“赛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大学数学党支部围绕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育人平台,强基础提质量,着力提高辅导覆盖率,大学数学培训覆盖率和往年相比增加10个百分点。应用物理党支部围绕聚力高峰高原、科研反哺本科教学两个任务,依托学院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应用光学研究中心、无损检测研究中心、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平台,开展了党团共建以及本科生进驻研究中心。

尽心竭力,竞赛辅导团队勇担重任

“数学建模训练让我们明白,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公式, 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也让我们在团队协作中得到锻炼,感谢数模让我们成长!”徐祖润团队荣获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拿到大奖的团队成员鹿靖瑶, 罗富麟和杨帆三位同学感慨万分。

谈起数学建模比赛,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本 “教学经”。徐祖润说,“无论是设计课程还是做建模比赛培训,我们都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材施教,有些学生本身非常优秀,但是缺乏信心,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鼓励,去沟通,找到学生不自信的点,帮助他去强化技能,从而树立信心。” 徐老师队伍里的三名同学都出自不同学院和专业, 而且还是临时组队,一开始配合并不是很好。徐老师除了给他们补习相关建模知识以外, 多次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学生没有接触过科技论文写作,徐祖润就一遍一遍地指导他们修改练习稿。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制定了重点加强统计数据处理问题的训练策略。在校培训期间,徐祖润每天都陪伴着他们,早早来到教室,又很晚回去,有时候为了完成当天的训练计划,只是随便吃点就继续下一题。

“老师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把学生教好,拿到理想的名次。”蒋江老师感慨。指导老师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分析解题思路,交流学生培养心得,互相请教如何去帮助学生处理团队合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备赛中,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孟义平团队的队长生病,仍然带病训练,组员由于疫情无法回校,大家就拉着他每天线上沟通。“经过一个暑假的培训,同学们都进步很大,他们努力的样子,非常感人。” 孟老师回忆。老师们努力教授学生,学生也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他们互相感动,互相温暖,最终绽放光芒。

提到指导老师伊士超,谢刘金和惠现伟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认真、敬业和平易近人。“准备比赛的过程是很辛苦、很累的,尹老师常常会给我们准备一些小零食补充能量,这让我们感觉到和他拉近了距离。”谢刘金笑得很开心。“在备赛的时候遇到一些很难的题目,做不出来,我们甚至想到了放弃,尹老师不断的帮我们解答问题,提供资料,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坚持到了最后。”惠现伟说,“尹老师每次和我们打招呼都很热情,给了我们满满的力量。”

为了制定训练计划,伊士超整个暑期都没有回过家。“要选定合适的题目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是一个挑战。”伊士超回忆道。备赛过程时间紧迫,不仅需要查资料收集信息,还需要当面请教一些知名学者。每天至少要接近九点才能结束,长时间高负荷的训练让师生都感觉到疲惫,“当看到比赛结果的那一刻,真的不是用笔墨能形容的快乐。”伊士超团队用图片记录下那段不断突破自我的时光。

赛教结合,着眼育人导向创新管理模式

理学院创新党支部工作机制与支部职能,创立教工党支部工作法,将党支部的“党务”“业务”工作充分融合。教工党支部工作法经过一年的实践检验,已经初显成效。

王平心老师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党支部承担数学建模的培训与组织工作,积极响应一份调研报告、一个实施方案、一个育人平台的‘三个一工程’。”近3年来,支部努力做好数学建模的宣传、培训、校赛组织等工作,每年分3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训。在普及阶段,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公选课。在基础培训阶段,分组有针对性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参赛队员。在真题实战阶段,让学生提前进入参赛状态,三天练一题,同时邀请校外优秀数学建模教师对赛题点评。这样反复地训练,使得每队的竞赛能力有显著提高。逐步建立起“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机制,驱动学生数学建模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缓解学生因竞赛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业引起的实际问题和心理困扰,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坚持以教育领先,管理从严,服务到位为宗旨,组织开展“感谢有你 温暖同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组建“共享式”心理辅导站“心灵氧吧”,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心随影动、心随音动、心随身动、心随忆动、心随书动”主题活动。同时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成长模式。通过下宿舍、谈心谈话等方式摸排班级心理重点关注学生,坚持“一人一档”,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望未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继续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奋力打造一流数学建模育人平台,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