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院暑期实践:从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看乡村振兴

作者:侯传 徐梦婷 杨仁红 部门审稿人:姜彦彦 摄影: 视频: 单位:人文社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1-08-01 投稿时间: 点击量:512

为深刻了解西南地区蜡染工艺、传承非遗文化,了解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关系,7月31日上午,人文社科学院19级苗族蜡染实践团队前往贵州省丹寨县千年蜡染工厂参观学习。实践活动由两名实践团代表+直播的方式进行。

实践团队通过直播的形式,学习宣传苗族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邀请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首先由苗族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而报浪老师线上为大家展示蜡染的过程和成品。蜡染的布料是在纯棉或者纯麻的布匹上上蜡、浸染、脱蜡、漂洗而成,老师着重讲解了蜡染制作过程中的上蜡和浸染中的环节:在上蜡的时候,必须用加热器把蜂蜡保持在液体的状态,避免蜂蜡由于温度过低而冷却成固体;浸染的时候必须长时间将上好蜡的布料浸染在染缸里面,并且不停的移动布料,这样的蜡染效果最佳。

图片1.png

直播结束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龙鹿老师带着两位实践团成员亲自感受上蜡与浸染以及脱蜡的整个过程。实践团成员杨仁红说:苗族蜡染技艺的巧夺天工、成品的精美绝伦令我十分惊叹,我要努力学习,要为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队了解到蜡染工厂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产物,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把原来在乡下的工厂搬迁至城里,为苗族蜡染艺术品出售到更远的地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的一个缩影,今后苗族蜡染实践团队将继续开展相关实践,让更多的人熟知苗族蜡染、促进非遗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4.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