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第三届旅游文化节举行

作者:邱文斌 唐嘉程 刘江涛 部门审稿人: 摄影:曹佳盈 张云吉 视频: 单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5-19 投稿时间:2021-05-18 点击量:252

Cache_705121b7fea96326..jpg

5月15日,第三届旅游文化节在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现场展位共有9个,分别是非物质文化、红色文化、海外留学生文化、美食文化、手工文化、景区文化、茶文化、汉文化、藏文化。除此之外还提供舞台做文化展演,展现文化特色,还有与现场观众互动的环节。虽然展演前几分钟还在下着暴雨,但丝毫不减大家对文化节的热情。

DSC06451.JPG

在美食文化展位,有来自青海的美食洋芋津津,有来自新疆的美食新疆炒米粉,还有来自四川的钵钵鸡,“不同于火锅,把生食放进热锅里,四川钵钵鸡是将生食事先煮熟再浸入冷汤料里。”摊主这样说道,是夏日的一种特色小吃。

Cache_-6a9b3b3ec00372da..jpg

Cache_2ff9f807afd4bf60..jpg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编,摊位负责人介绍,有些是嫩草编,有些是彩带编,“我们小时候家里人就会教我们草编,我们也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编,一起玩。”同时,展位负责人表示今天到这里来是为了宣扬草编文化,提高大学生对草编的兴趣,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出一份力。

Cache_3dfa5621cf9bd465..jpg

DSC06470.JPG

 

镇江地区独特的民间玩具---太平泥叫叫展位负责人介绍:“太平泥叫叫,同时也是一种吉祥物,它有各种形态,从花鸟蚊虫到飞禽走兽都有,形状很自由,说到捏动物,要先压印后上色……”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只还没有上色的可爱的泥制小乌龟,上面印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很有感觉。

DSC06493.JPG

DSC06663.JPG

 

“镇江的面塑是使用大米粉、蜂蜜、盐等做原料,配以各色颜料,用手捏塑成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具有吉祥如意的民俗观赏价值。”展位负责人张娟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同时记者了解到张娟老师家已经三代从事面塑创作,在一代代的传承中,面塑手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近几年,张娟老师还将一些潮流文化加入到了面塑的创作中,“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对面塑产生更大的兴趣!” 

DSC06784.JPG

DSC06471.JPG

 

 非遗文化舞台展演中,活动主办方请到了原镇江市扬剧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桂芬老师来表演扬剧,在接受采访时金老师说:“扬剧,顾名思义便是镇江、扬州一带的地方传统戏剧,它有大开口和小开口,总称为花鼓戏。我唱了将近四十年的戏了,现在已经退休了。”自幼喜爱唱戏的金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因机缘巧合遇到了来学校招生的镇江市扬剧团,对扬剧的喜爱让金老师瞒着家里人在毕业后凭借自身实力考到了镇江扬剧团,自此走上了戏曲的道路,将自己的精力奉献到了戏曲文化之中。

Cache_-13c7636b6ce01eba..jpg

汉文化舞台展演中,来自人文社科学院古琴社进行了古琴表演。“古琴又叫瑶琴,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最开始是五根琴弦,后来文王加了一根,武王加了一根,变成了现在的七根弦。现代人很容易把古琴和古筝搞混,其实它们完全不一样,古筝是在古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张琛瑶同学这样介绍,“有句话说:古琴悦己,古筝悦人。不是说有高下之分,而是说古时的古琴用的丝弦声音很小,不像古筝清脆响亮,弹起来不适合演奏表演。”在台上,张琛瑶同学穿着汉服,演奏着古琴的样子自信美丽,仿佛穿越历史回到了过去,看到文人雅士正饮酒作乐,弹琴诵诗,美美与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