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停课不停学”原则,江苏科技大学春季学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工作于2月17日拉开了帷幕。第一周的课程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老师们课后一致觉得:“比教室上课辛苦多了”,但线上互动的过程中收获也是很大,全体思政课教师一致发现同学们在网络讨论“疫”情防控时喜欢用的高频词是“家国情怀”,可是在线深谈后,发现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还是浅显的。“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呢?”镇江市理论宣讲名师团成员、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昭昭瞬间萌发了这个想法。
然而具体到操作环节,困难又随之而来。“在线教学开展都不容易,在线办大型主题报告不是更难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党员身上应有的DNA,给大家半天时间想办法。魏老师研究技术问题,孙老师在学生中调查,赵老师我们一起组织备课。”教研室邱恭志主任开始布置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热情响应。“老师们善教,学生们想学,这不就是我们最乐于见到的思想引领吗,大家要全力以赴办好特殊时期的这个在线主题报告,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江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波这样鼓励老师们。
“这堂特殊的主题报告于周日举行,选择周日,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不拥堵,还有能兼顾到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第二课堂,在线听报告的学生数好几百人,这是很壮观的“停课不停学”的场景。2月23日下午两点,主题为《“疫”情防控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报告正式上线,主讲人为马院赵勇副教授,十几位教师在线参与互动。“美国有美国队长,日本有奥特曼,那么中国有什么?”赵老师以这样一个新颖的问题抛出报告的主题——家国情怀,并以张继先、张定宇、钟南山、李兰娟和解放军医疗队等典型就“家国情怀”的现实表现进行了多维分析,告诉同学们无数普通人成为最美逆行者,皆是骨子里流淌着“舍我其谁”“舍小家为大家”“忠诚担当”“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接下来,他选取了孙中山、鲁迅、林巧稚、钟世蕃、裘法祖五人的事迹进一步阐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延续,告诉同学们“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起同学们强烈共鸣。“现实是生动的,历史是深厚的,理论也应是彻底的。”赵老师说,这样一个主题报告最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能绽放出如此绚烂的精神之光,还根源于国民心中坚定树立的“四个自信”,大家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能做到全国一盘棋,战胜一切困难。
这是一堂有政治高度、有情感温度、有理论深度的主题报告,让在全国各地的江科大学子在网络上感受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聆听完报告,同学们感受颇多。2018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华雪琪同学说:“疫情当下,我们必当努力抗疫,遵规防疫,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精修学业,心系祖国”。2019级轮机专业王磊同学感叹道:“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才能团结一心,才能做到在危难时刻相互帮助。我以身为中国人为骄傲,也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而努力奋斗。接下来要把家国情怀从理论变为实践,将小我融入大国之中,做一个有热血、勇担当的青年。”人文社科学院团委书记卜江春老师说:“直面现实、直击年轻人心灵的思想引领有无限的魅力,这次我负责直播的线上技术调试,中途遇到两次网络不畅的情况,但大家没有因此转移注意力,因为老师和同学们都太投入了”。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抗“疫”中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思政课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作用,使广大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家国情怀背后蕴含的强大力量,激励同学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传承家国情怀,弘扬中国力量。
学习强国 2020-02-25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604951929522316097&item_id=260495192952231609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timeline